作为中国数字化转型的标杆城市,上海在政务数据安全管理领域率先构建了“制度+技术+运营”三位一体防护体系。通过《上海市数据条例》的落地实施,明确数据分类分级标准,并依托城市运行“一网统管”平台实现敏感数据动态脱敏处理。上海正以浦东新区为试点,探索建立跨境数据流动安全评估机制,为长三角区域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可复制的经验。
上海市政府门户网站采用“最小必要”原则收集用户信息,所有表单均通过SSL加密传输,并在显著位置公示《个人信息保护承诺书》。特别在民生服务领域,随申办APP创新推出“隐私计算”模块,用户可自主选择生物特征数据的存储周期。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智慧政务建设,始终将市民隐私权益放在首位。
上海数据交易所率先建立数据沙箱环境,对开放的3000余项公共数据集实施“可用不可见”的技术管控。通过区块链存证技术记录数据流转全过程,配合黄浦江畔新建的数据安全实验室,构建起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审计追踪体系。这种既保障数据价值释放又守住安全底线的做法,正在成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典范。
上海市委网信办牵头成立网络安全应急指挥中心,联合阿里、腾讯等驻沪企业建立威胁情报共享平台。在举办进博会等重大活动期间,启动“数字护城河”专项防护,对关键基础设施实施7×24小时监测。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用务实行动证明,数据安全与创新发展可以相得益彰,正如外滩的灯火与浦东的星空交相辉映,共同书写着数字化时代的新篇章。